昨天這場研討會來參加的IT界朋友著實多到令人嚇一跳,
據Digitimes的社長表示有將近千位的朋友報名,
想必是「雲端」的議題仍然相當受到矚目的關係!
雖然昨天的活動主軸感覺是圍繞在「建置」私有雲的氛圍,
但仍有許多令人覺得有所獲益的分享內容,
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臨時替代微軟場次而前來演講的Yahoo明彥先生,
也許同是技術人員的感覺較相似吧,
總覺得他的分享實在很得我心,
在此大致再借花獻佛與各位朋友們分享~
(由於他的部份沒有講義內容,故我僅摘錄重點與各位分享)
明彥先生強調Yahoo自己用的是私有雲 (Private Cloud),
開始採用雲端的構想是在五年前,
為了解決大量資料所帶來的各種問題(儲存、效能、分析…),
於是以Hadoop為基礎開始了一連串的實驗,
當然前期的投資是先在台灣進行小規模的實驗,
(呃,稍稍打岔一下,Yahoo的小規模對台灣多數企業來說已經是一大鴻溝了)
在Yahoo高層覺得有相當的效益後才推廣到全球。
簡單來說,Yahoo認為「雲端」對他們的好處是:
1.技術人員可以各自專注在他們最擅長的領域:應用開發人員只要專注在應用服務的開發、資料庫人員只要專注在處理資料庫的問題與維運上、網管人員只要負責好系統及網路的效能上…
2.可以有效減少重工,大量節省企業的資源!以往不同應用的開發人員都會遇到相同的瓶頸問題,也都需要再處理相同的問題一次(如資料庫、系統等問題),現今由於各自可以專注在各自擅長的領域上,因而可以發揮更大的效益。
3.由於採用了「雲端」的服務架構,大大增加了技術人員的運作效率,也因此可以把時間投入到更多、更好的創意發想上,而且不必像以前一樣要擔心系統、資料庫的問題。
4.因為運作效率的增加,連帶地會增加使用者的滿意度、降低公司的經營成本,使得整體的ROI不斷往上提昇。
而在我們的觀點來看,我們認為:
1.類似像Yahoo的私有雲(Private Cloud)之建置、維運成本太高,除非是像Yahoo、Google、Facebook、Amazon等大型網路服務企業,否則是絕對不符合經濟效益的。
2.基於成本、人力的考量,台灣有90%的企業無法自行建置、駕馭私有雲,即便是國外也是一樣。
3.台灣企業對「雲端」的觀點應該從「持有」切換到「善用」,好比國外的矽谷創業家雖然不會自己建置私有雲,但他們懂得善用Amazon等雲端來提供自己的創意應用服務,就有機會躍上國際舞台,獲得豐渥的報酬。
4.要想善用現有的「雲端」服務就要了解各家「雲端」服務的成本、優缺點及相關風險,若是企業本身真的無法有足夠人力去處理,建議可以找騰雲計算或是優福網這類型的雲端顧問服務公司來為企業服務。
至於上面這張圖為什麼和Yahoo明彥先生提出的相反呢,
主要是因為觀點不同的關係,我們是以公有雲(Public Cloud)的角度來思考,
而Yahoo他們的思考角度則是從私有雲(Private Cloud)去切入,
當然這裡提的Private Cloud是指企業自建、自有的Cloud,
而不是像Amazon VPC這類型的Private Cloud,
還請大家不要誤解了!!
我們覺得能提供IaaS (Infrastructure as a Service)服務的廠商十分有限,所以排在倒金字塔的最下層;而提供PaaS (Platfrom as a Service)服務的廠商會比IaaS廠商多出許多,所以排在倒數第二層;最後是我們覺得台灣企業可以多多努力的部份:SaaS (Software as a Service)。
因為SaaS才是最接近使用者的一層,也是最有機會獲利的一層,
只要您的創意夠、開發能力夠,那麼善用現有的IaaS或PaaS服務才是成功的最佳捷徑,
絕對會比把開發人力拿來當做系統人員、網管人員一起兼用來得有經濟效益。
資訊產業的領域十分廣闊,光是在「軟」的方面就分很多,
像是程式設計、美術設計、系統管理、網路管理、資安管理、資料庫管理等不同的大類,
而每個大類底下又分很多不同的分類,像是程式設計就會有Java、Php、ROR、Perl、C++、Python…;
資料庫有Oracle、DB2、MySQL、MS-SQL、BigTable…;系統也會分成Linux、Windows、Mac OS…
再把手機方面的考量也納入的話可真是無法一言以蔽之的,
我們也很清楚許多台灣企業在選用人才時都希望一夫當關、萬夫莫敵,
(就是一個人負責搞定所有的IT需求,而且不可以找外包),
也有相當多的企業是沒有編制專門的IT人員,而是請業務或研發人員兼職擔任的,
在此我們要特別給企業主們衷心的建議:專業分工、適當委外、善用雲端!
現今宣稱有10兆商機的「雲端」產業是在硬體方面的,
真的是如此嗎?
看看Apple實際的硬體銷售為他們帶來多少獲利?
而包含在iPhone、iPod、iPad之中的AppStore又為Apple帶來多少獲利?
我們真的還是認為在「雲端」時代只有「軟」服務才能帶來更長久、更大而且更快的實質獲利,
您覺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