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我想寫的「AWS教學手冊」

20140306_AWS教學手冊

關於本教學手冊

 

前言.

 

這幾年在台灣政府和媒體的強力宣傳下,「雲端」成了火紅的名詞,比較遺憾的是國人仍舊不改陋習:

只是一昧地炒作、一窩蜂的跟風,很少企業會去真正了解「雲端」、善用「雲端」、去思考是否真的需要用到「雲端」。

看看台灣有多少公司掛著「雲端」之名來做行銷、炒股票,骨子裡卻仍是用傳統的做法,甚至有完全不相干的產業也宣稱結合了「雲端」,充其量不過是用到網路罷了~

 

台灣常提的「雲端」這個詞是源自於「雲端運算」,「雲端運算」是指Cloud Computing,也可以說是Cloud Service的一部份,我自己是比較喜歡用Cloud Service,也就是「雲服務」這個詞,所以後續都會用「雲服務」來表達。

 

全球最早發展雲服務並將之提供開放租用的廠商就是Amazon這家美國公司。

Amazon在其電子商務發展到一個巨大的階段之後,把龐大的IT基礎設施變成一種「服務」提供給有需要的客戶,這也就是Amazon Web Services的開始,簡稱為:AWS。

 

其實我個人在2008年接觸AWS之後,便深深對它著迷,因為它與傳統的機制相比之下實在是太有優勢了,尤其是對我這種想靠軟體服務創業的追夢人來說實在是太棒、太棒的基礎服務。所以在2009年開始分享了一些雲服務相關的文章,尤其是在觀念的闡述說明花了相當多的心力。

 

台灣企業這幾年才慢慢開始想去了解「雲服務」,而我也發現很多台灣企業的經營者或負責IT營運的管理者仍舊有不少的錯誤認知,也往往會認為「雲服務」是IT技術,理所當然就會要求公司IT人員自行學習「雲服務」、使用「雲服務」,甚至也有公司是要求RD人員、程式開發人員的,就像以往一樣:

希望員工是全才,領一人份的薪水、做五人份的工作。

 

於是乎,我經常會看到台灣企業在使用雲服務時出現下列狀況:

#與企業配合的SI公司會擔心自己的角色被雲服務取代,所以會想辦法讓公司管理者誤以為雲服務沒有比傳統IDC好用。

#員工擔心自己的工作會被雲服務取代,所以會想辦法讓公司管理者誤以為雲服務沒有比傳統IDC好用。

#員工因為增加額外的工作而心生不滿,但又不敢明顯反抗,就讓公司在雲服務多花冤枉錢。

#員工沒時間去熟悉雲服務,仍用傳統IDC機房的規劃維運方式來規劃在雲服務的部署,造成多花冤枉錢。

#員工不想去熟悉雲服務,仍用傳統IDC機房的規劃維運方式來規劃在雲服務的部署,造成多花冤枉錢。

#員工真心想學習,但卻不知如何著手學習、坊間的中文書籍又十分稀有,只好到處參加研討會、自己慢慢摸索。

#企業管理者相信員工可以、員工不敢明講自己不懂,只好趕鴨子上架,把雲服務當做一般VM使用。

 

台灣以電子製造業成就了許多的大公司,但時至今日已無法再用相同的模式與中國等其它國家相競爭,雖然政府自100年起針對雲服務開始提供各種補助,但大多只是紙上經濟,對台灣的未來並沒有真正起到帶頭起飛的作用,反倒是成為「補助蟲」的天堂樂園。

 

所以,我想為台灣盡份心力,把自己對AWS雲服務的實戰經驗及許多想法寫出來供更多對雲服務有興趣的企業與朋友們參考,希望能有機會讓大家更了解雲服務、更懂得善用雲服務,然後能一起創造出台灣的「軟」實力。

 

李志文 2014.3.6於AWSome Day會場

註:若您想了解美國對「雲端運算」的標準定義,您可以參考NIST的定義
  #On-Demand Self-Service
  #Broad Network Access
  #Resource Pooling
  #Rapid Elasticity
  #Measure Service
  NIST = National Institute of Standards of Technology

error: 歡迎與我們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