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要從了解開始

最近應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的邀請,要為他們舉行一場「雲端」的專題演講,
因此花了相當多的時間整理了目前許多關於「雲端」的資料,
再加上這陣子常常接到來自企業的詢問(關於「雲端」),
所以決定先把下面這段文章貼在網站上與大家分享!!

「雲端」一詞在政府、媒體及各大科技龍頭廠商的推波助瀾之下,變得更令人難以捉摸難懂了。就像「.com」、「Web 2.0」、「電子書」等熱潮,往往是熱潮時間一過,大多數一頭熱跟著進入的企業都認賠退場,當然也包括了許多創業的個人或團隊,因此我們極度建議要使用「雲端」或提供「雲端」相關服務的朋友們務必要花時間先了解「雲端」對自己的意義何在,然後才確切評估與落實執行。

了解「雲端」對企業的意義

現代企業與許多傳統企業的最大差異可以說是:「全球化」!
以往的企業透過實體門市、傳播媒體(報紙、雜誌、廣播、電視等廣告)來行銷產品或服務;而在講求全球化的今天,許多企業透過網際網路所發揮的效益竟比實體門市+傳播媒體合起來的力量要更大(例如Yahoo!奇摩、博客來、PCHome、PayEasy等,當然也不是所有的產業都適合在網際網路上),但多數企業對於網路帶來的效益之認知已經慢慢在轉變了(不必重視→最好要有→不可或缺),而這也意味著企業若能善用網路的正面力量時,將可為企業帶來令人驚嘆的成長。

企業要善用網路的力量,就得先有適當的人、適當的管理及適當的工具,而且企業經營者也要隨時掌握網路脈動(例如Facebook、Plurk、Twitter等熱潮堀起時,多數企業採消極的態度去封鎖它、抗拒它),如此才能跟著潮流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益。

「雲端」對企業來說則是一種生財的工具,善用「雲端」的力量可以有效降低經營的成本(不必採購大量伺服器、不必承租高費用的頻寬、不必增加昂貴的網路設備等等),而且可以承載更多的連線數量,增加消費者對企業的滿意度,可以說是用最低成本得到最好效益的做法了。

舉例來說,企業經營網站(電子商務、網路媒體、線上遊戲等等)最在意的就是會員人數夠不夠多、連線夠不夠順暢、資料安不安全等議題,而使用傳統做法(承租ADSL、Web-Hosting、Co-Location服務)的企業卻往往得傷透腦筋來應付日益增多的流量(既高興網站受歡迎,人數越來越多;但又煩惱經營成本跟著頻寬及機器的增加不斷上升),而若是懂得善用「雲端」力量的企業就不會因此而感到煩惱了(因為「雲端」可以大幅降低成本),他們只要把心思專注在經營好網站的事情上就可以了。

然而這是否就表示所有企業一開始就要採用「雲端」的服務呢?

當然不是,企業要採用「雲端」的服務前,最好能尋求有豐富經驗的專家協助,以了解企業在不同階段可採用的方式,不見得採用「雲端」服務後,馬上就可以協助企業得到很好的效益,有些「雲端」服務的潛在風險很有可能反而造成企業日後的主要問題所在,請務必要謹慎。

了解「雲端」對個人的意義

承上述所言,網際網路帶來的影響不止是針對企業,最重要的是消費者的習慣改變了,也就是對個人的影響遠比企業來得深入。

根據網路行為調查的結果顯示(2008年台灣網友行為與B2C消費發展趨勢),個人利用網路最常進行的活動為:搜尋引擎、E-mail、即時通訊;另外購物訂票、閱讀Blog的行為也都顯現成長的趨勢,而此次調查的網友年齡分佈以20-29歲佔52.8%、30-39歲佔了25.7%,這也間接說明了現代年輕人已經將網路視為學習、工作、娛樂、交友生活中的一部份,像是PPStream、Facebook、Twitter、Plurk、Yahoo!奇摩等更是大多數網友每天必上的網站。

回歸到個人的角度去思考網路帶來的變化:
– 找資料,上搜尋引擎利用關鍵字先找找,或是到特定網站搜尋
– 看新聞,上各大新聞網站看看,或是眾多的Blog,又多又免費
– 找娛樂,看PPStream的動漫或是影片,也可以玩玩線上遊戲
– 聽音樂,利用iTunes購買,或是聽KKBox、ezPeer上的音樂都行
– 買東西,先找找看網路上的風評、價格及販賣的商家,或是在線上買
– 找朋友哈啦,上Facebook、Twitter或開即時通訊,免錢又方便
– 訂位子或買票,利用線上訂票或是到便利商店的ibon、famiport購買
(...其它還有很多不同的網路行為,請恕無法一一詳列)

在使用網路進行上述行為的過程中,許多人也開始會意識到個人資料安全性及隱私權的重要性,再加上上網的設備也從電腦擴展到筆記型電腦、智慧型手機,資料的同步也成為一個很重要的議題。

微軟執行長巴爾莫(Steve Ballmer)也說未來是「三螢一雲」的時代:
意指電腦螢幕、手機螢幕與電視螢幕與「雲端」將成未來資訊科技新面貌!
事實上,許多人也應該注意到電視螢幕在結合MOD(數位電視)或XBox、Wii、PS等設備後就可以上網進行許多活動,只是對於「雲端」的定位尚未有人去深入的探討過(針對個人)。

以下是我們認為「雲端」對於個人的主要意義:
– 許多應用軟體均在「雲端」可以執行,不必再安裝到個人電腦上,電腦就不必再安裝很多軟體,
只要瀏覽器再加上可以連上網路就行。
– 許多個人資料透過應用軟體而儲存在「雲端」的資料中心,不必像以前一樣還要自己去同步好幾
台電腦中的資料。
– 擁有專業技術的個人可以利用「雲端」來創造出個人最大的價值,例如開發「雲端」上的應用服
務,不必像以往需要購買伺服器、承租機房頻寬等鉅額投資,只要有創意、有技術,就會有機會。
– 創業家可以利用網路來尋找志同道合的創業夥伴,利用「雲端」來整合所有夥伴們的創意點子、工
作成果甚至利潤的分享。
(...您還有什麼想法嗎?歡迎Email給我哦~)

了解現今各種「雲端」服務的差異

以現今國外提供IaaS、PaaS的「雲端」來區分,其中有許多差異性是企業或個人在使用時需要特別注意的:
– 支援性
意指提供的系統平台、資料庫、程式語言以及其相關支援版本。
如Google App Engine只支援Java 6、Python語言以及BigTable資料庫。
– 擴展性
包括垂直擴展(Vertical Scaling,或是稱做Scale Up)、水平擴展(Horizontal Scaling,或是稱做Scale Out)。
垂直擴展就是將伺服器的等級直接升級,包括CPU、RAM、儲存空間等;
水平擴展的技術就十分複雜了,從系統、程式、資料庫到網路架構都需要
進行詳細的考量,一般還會包含Memcached、HAProxy等技術的結合應用。
– 移植性
意指日後想移至其它家「雲端」或是自己的伺服器是否可行。
例如現在用GAE來提供服務,日後將會無法移植回自己的伺服器內,因為
Google的BigTable是一種它獨有的資料庫,無法自行建置。
– 延伸性
意指配套的服務夠不夠,有的「雲端」服務只有單一功能,沒有其它配套
像是Amazon提供了S3、MapReduce、CloudFront、SimpleDB、RDS、VPC等
針對各種不同需求的服務,而其它家「雲端」業者的服務就沒那麼完整。
– 成本估算
「雲端」本身提供的服務內容就有夠繁複了,再加上其配套的其它服務,
使得許多隱藏成本很容易被忽略掉,基本上流量、空間、時間都要計費,
若是有結合其它服務時,這些服務也都要另外算錢的(如VPC、RDS…)。
– 資料備援
即便是「雲端」,強調99.9%的SLA服務等級,也會有可能出現問題!
也就是說採用「雲端」服務的企業或個人也要重視資料的備援處理,當那
萬分之一的可能性出現時,才不會造成資料完全救不回來的遺憾。至於備
援的處理方式就要看是什麼樣的型態再加以規劃會較恰當(例如檔案型的備
援處理和資料庫的備援處理方式就截然不同,也會影響到週期及成本)。

了解確切的需求及評估可行性

「雲端」服務現今被炒得火熱,但是千萬不要為了盲目追求潮流而冒然採用「雲端」,應該要視自己或企業本身的需求加以詳細評估,在這裡我們提供一些建議給欲採用「雲端」服務的朋友們做為參考:
– 資料極重視機密,別放在「雲端」
許多媒體會把「雲端」講得無所不能的樣子,造成許多企業或個人往往會
有很多的誤解。雖然「雲端」本身夠安全、夠穩固,但還是要看系統、程式
、資料庫等自己建置的部份是否也同樣夠安全、夠穩固,有很多問題往往
是出在程式設計部份的漏洞而造成資安問題的;也因此,若是覺得太過機密
性的資料(如有簽署NDA條款的資料),最好還是別放在「雲端」。
– 影響連線速度的原因不是只有「雲端」
有些企業或個人認為放在「雲端」上提供服務就可以加快網友連線的速度
這是個很嚴重的錯誤觀念,事實上,影響連線速度的環節很多,如果不懂得
實際卡住的環節所在,就認為「雲端」可以解決所有的速度問題是不對的!
例如網頁的大小、用戶端的連線頻寬、程式邏輯的設計、資料庫的規劃這
些都會影響網路連線速度,但都不是「雲端」服務所強調的特色所在。

我們深信要想享用「雲端」的服務前,務必要先進行深入的了解與評估,如此才能有效地運用「雲端」服務,進而為企業、個人帶來最大的效益!您覺得呢?!

error: 歡迎與我們聯絡~